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还记得一个月前,贝贝网扬言要“搬空保税仓”、麦乐购推出免税疯抢节,更多跨境电商平台也踩着“税改”的节点疯狂清货促销,打着“再不买就涨价了!”等等标语千方百计促使消费者赶紧下单。
他们没想到的是,这可能是海淘领域最后一场大规模的集体狂欢。
5月8日,距离跨境电商税改新政的正式实施已经“满月”了。这一个月内,税改政策有多次的摇摆,就像是一波又一波的退潮,冲刷着海淘创业者们的内心。
税改带来的暴风雨
每次关于税改的消息都会带着大家坐上好几回“过山车”。从2015年6月“取消行邮税”的传闻、9月税改内部文件曝光、到今年4月8日税改正式实施,行邮税和所有人息息相关,也是被议论最多的问题。
原本税费低于50元就免征的行邮税优惠取消了,现在只要你下单,就要看物收税,化妆品、奶粉的税收高了,红酒、香水的税收倒是有所下降:
这么一来,原本因为价格优势去海淘奶粉、化妆品的理由似乎不存在了。在税改刚开始时,还有众多平台为税费买单,包税促销的特惠让我们感受不到它们变贵了;但最近你再下单的时候,就会发现结算时多出了几十块的税收,心理落差可不是包个邮就能解决的。
对于入局海淘的创业者而言是大写的“囧”。大平台为了流量可以先烧钱,而那些买手制和钻空子套利的小玩家们,就又舍不得资金,又套不着用户了。
大部分人都以为,税改后价格大幅上涨最先受冲击的是买家。事实上,受到第一波冲击的不是消费者,而是大大小小海淘玩家。
一份4月7日21点出台的“正面清单”细则,直接让多数海淘玩家在这30天患上了一种叫做「税改后遗症」的病。
“20天后,可能这栋楼里就不会有我们公司了。”一位业内人士感慨。税改让走保税模式的海淘公司原有优势全无,还遇上了“只出不进”的断货悲剧。
照税改规定,没在正面清单上出现的品类必须走“一般贸易”,提供原本进口商要的一些资质和通关单。焦心得是,要是卖个日韩化妆品、澳洲保健品,还要去备案等个1~4年。
没有正面清单又没有通关单?对不起,货物禁止入保税区,要么滞留在港口,要么高价入关。数据显示,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每日出货单量锐减了16万,深圳、宁波、杭州等地进口单量都少了六成。
不久前,小红书郑州分公司负责人邸阿明透露,他们的郑州仓库存只能支持4~6周了,网站上有些商品已经停售。许多平台同样面临危机,为了防止流失,甚至有公司想出了分时段上架、下架爆款来挽留消费者的“馊主意”。
取平台而代之的是淘宝代购的“复兴”。香港铜锣湾、旺角的水客们,又开始背起麻袋开始他们的“生计”,即使海关的抽查更加严苛,也无法阻挡。
海淘的“虚火”
这一次税改,就像给火了两年的海淘猛踩一脚急刹车。
当海淘兴起的时候,你会发现:钱根本不是问题。尤其是全面爆发的2015年,上半年的公开融资消息就有11起,洋码头1月融完1亿美元B轮,紧接着5月就拿到了数千万人民币的C轮融资。
红海混战的大小平台,烧钱更是来得夸张,比起曾经那些出行大战、O2O大战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如果你是个买过纸尿裤的海淘老手,肯定不会忘记2015年3月蜜芽动辄数亿元补贴的“纸尿裤疯抢节”。
“虚火”旺盛。海淘玩家们还提出了一个“纸尿裤指数”,以日本花王纸尿裤的售卖情况,来衡量一个海淘公司是否火爆。
为了打造爆品、引入巨大的流量、做大GMV,某些跨境电商平台一年就可以亏入一千万,仅用在花王纸尿裤这一个单品上。在杀价红了眼的时候,每卖出一件成本价150元左右的花王纸尿裤,就要亏损68元。这和当初的洗车平台杀红眼时祭出“1元洗车”杀手锏是一个道理。
税改风暴来了,分分钟给光顾着跑数据、看起来异常火热的公司当头一击。本以为靠烧钱就能烧出用户、烧出流量、烧出巨大的市场,没想到没补贴用户就跑路,有流量的不赚钱。当对海淘的投资日趋谨慎,底子不深的海淘玩家们,到处都是问题。
潮水退去了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海淘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电商服务,野蛮生长过后,不管是创业还是投资,必会回归商业理性,不应只有海淘玩家们得明白这一点。